被剧组的知情人称之为《英雄2》。 和《英雄》一样,故事的背景安排在无公无义的秋战国时代。 以樊於期、荆轲、太子丹等历史人物为框架,写一部意境不是那么大的武侠片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张毅谋等人的想法也在不断的改变中。 年前在《英雄》上映期间,2002年的最后一天,12月31,剧本有了最初的雏形。 一份只有48场戏的剧本,都是大场大场的内心戏。 这时,剧本也有了第一个名字。 《明月·飞刀》 讲述的是一个名为明月的盲女,刺杀齐国大王,然后引起一番齐国内政风云变幻的故事。 盲女只是个引子,主题还是齐国大王、公子、公卿等人的朝堂纷争。 但是,这个剧本并不能令张毅谋意,它和《英雄》相似的地方太多了。 仿佛又将《英雄》重新回炉了一遍似的。 一次偶然的机会,张毅谋提出,新片能不能和《英雄》完全区别开来。 片中人物不用剑,而全部用刀? 由此很快确立了“飞刀门”的核心情节。 片名也随之有了第二个名字。 《人在江湖》 故事的主题也从朝堂走向了江湖。 既然不写朝堂,改写江湖了,那江湖之中又怎么能少了儿女情长呢? 于是他们开始加人物,调整人物戏份,重新构筑故事情节。 从最初的“不要儿女情长”,走向了主打人物的情纠葛。 此时,盲女歌伎成为故事的核心。 她同时纠在父母恩怨和两个男人的情纠葛之间,故事中的每一个角都有了双重甚至多重身份。 至此,剧本进入第三稿,它也又有了一个新名字。 《风·叶·剑·刀》 故事演变成了一个有关“谋与情”的罗生门。 在此之前,这个故事一直都是张毅谋、王彬、李峰三人独自讨论的。 看着这第三稿的剧本,他们陷入了瓶颈,寻找不到新的方向。 也很难以旁观者的角度,来看待这份新的剧本。 于是张毅谋决定改变谈电影的方式,不再是和王斌、李峰三人“闭门造车”。 而是邀请了十数位年轻作家、导演、评论家到他的工作室来参与讨论。 请他们对新片剧本提出意见,以作为参考。 这次讨论几乎成了对新剧本的“批判会”,众多参加讨论的业内人士,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。 其中最尖锐的是著名编剧邹敬之,他几乎全盘否定了这个剧本。 “每一个人物都太煞有介事了,其实又没什么事!” 这句话深深刺了张毅谋,也促使他开始认真考虑。 为什么有人那么讨厌他讲故事的方式? 从这之后,虽然剧本仍然在,但已然是随时可以被推翻的境地了。 唯有最初的执念未曾改变。 倾国倾城的盲歌伎和乌克兰的花海。 盲歌伎这个人物从一开始就有,然后一直贯穿到现在。 而乌克兰的花海,则成了张毅谋内心深处的一片净土,他渴望着在电影上具现出这样一处美景。 于是从去年开始,他就专门带人跑了一趟乌克兰,在那里租了一片地用来种花。 现在,盲歌伎有了张子怡和刘奕菲两个人选。 他也开始将重心放在了新剧本上。 什么是武侠? 什么是江湖? 他该如何讲述一个能够深入人心的故事? 成了接下来他要探寻的目标。 因此,当他从陈硕和于博两人看到了武侠和江湖的觉后,就想问问两人的想法。 以求能给自己一些启发。 “什么是武侠?什么是江湖?” 陈硕和于博两人闻言不由相视一眼。 “每一个男孩都从小都有一个功夫梦、一个江湖梦,我也不例外。 但猛的让我说出这个梦是什么样子的,我一时也无法具体的描述出来。 如果张导不嫌我啰嗦的话,那我就随意的说说,说到什么地方就算什么地方。 张导不想听了也可以随时的制止。”在陈硕的示意下,于博率先开口说道。 他虽然身材高大魁梧,但说话的声音却十分的柔和,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觉。 和他刚才跟陈硕打斗时那凶厉的表情,完全是判若两人。 这让张毅谋又对他多了三分认知。 陈硕、刘奕菲于博三人之中,刘奕菲相貌出众,又是唯一的女,想不让人在意都很难。 而陈硕,在魅力和天赋、专长的加持下,除非他刻意收敛,任何人见了他都不会无动于衷。 至于于博,他是三人之中存在最低的一个。 再加上他一直觉得,无论是上次还是这次的面试,都是陈硕的机会,他尽量安静一些,不抢陈硕的风头。 因此,张毅谋之前对他也没有太过在意。 不过刚才一场打斗,却让他注意到这个有些沉默寡言的大男孩。 现在听着他的话,又发现,他身上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沉稳,给人一种很踏实的觉。 “你可以随便说说你的想法,想到什么就说什么?” “好。”于博点点头,想想说道:“我小时候可能是因为早的原因,和同龄人不怎么能玩到一块去。觉得和他们打打闹闹的很幼稚。ZzwtWx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