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余老,《永乐大典》的正本早就不见了,这一本不可能是正本吧?”即使余宣是国内鉴定界如此知名的专家,在此刻也受到了质疑。 “正本的可能极大……” 余宣此时的情绪也有些动,开口说道:“有些朋友或许不知道,《永乐大典》的正本完全是手抄出来的,集中了永乐年间很多知名的书法家,而这布书的书法,刚好就是我知道的一人眷写出来的……” 余宣说的这些事情,在场的很多人倒是知道,《永乐大典》一共有3亿7千多万字,全部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和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,大典中所绘山川器物也全用白描手法,丽工致。 这3亿多字在编纂时应该至少抄过一遍,两千多人连编带抄用了5年时间,定稿后清抄,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,平均每天要抄50万字之多,而清抄的书手中,有许多是各地有名的书法家。 “这一本《永乐大典》书写所用的书法,就是最典型的台阁体,而我要是没看错的话,它应该就是由台阁体这种风格的创始人沈度书写出来的,《中国古代书画图目》中就有沈度的影印作品……” 余宣不但是一位杂项专家,对古代的书画家也有颇多了解,而沈度又是明初时期书坛称雄的二沈之一,书法多有传,所以余宣对其也是非常的悉,一番辨认之后,认定为就是沈度的作品。 “这……这老究竟是吃药还是捡漏了啊?” 听到余宣对这册《永乐大典》的初步鉴定,场内所有人的脑海中不由冒出这么一个念头来,至于谢清,更是吃惊的张大了嘴巴。 第106章 正本真迹 “沈度是永乐年间的人,而且他之所以能被明成祖朱棣召入翰林院,任侍讲学士,就是因为其写的一手好字,所以在这里我能断定,沈度肯定是参与了对《永乐大典》的编撰和抄写工作的……” 余宣的思路很清晰,清晰到只要能认定这本《永乐大典》上的书法真是沈度书写的,那么这一本《永乐大典》就将成为这数百年来第一本出现在世间的永乐年版本。 “余老,会不会是后人模仿沈度笔迹写出来的呢?话说后世可是有不少善于模仿的书法家啊……”这次说话的是谢清,为了证明这本是后世抄本,谢清甚至开始质疑起了余宣。 听到谢清的话后,余宣摇了摇头,说道:“不会是后世抄写的,我刚才说的是书法本身,现在我给大家说一下这本《永乐大典》的特点……余宣将鼻端凑到了书页上,深深的了口气,颇有些陶醉的说道:《永乐大典》书叶大多都是采用雪白、厚实的树皮纸,翻开书发出淡淡书香,十分讲究和美观,离得近的朋友可以过来闻一下,历经数百年还是可以闻到一种淡淡香味的……” 听到余宣的话,周围的几个人顿时抢上前一步,不过他们都知道规矩,没有一个人伸出手,而是将鼻子凑到距离书页很近的地方,学着余老刚才那样深深的了口气。 “没错,是有股子树皮纸的香味……” “嗯,历经数百年还能残留下这种味道,可见当时对材质要求之高了……” 在闻过那本书的味道之后,凡事闻过的人都开始倾向于余老的论证了,现在在他们眼里,这一册《永乐大典》极有可能就是现世仅存的一本了。 “余老,据我所知,《永乐大典》的书衣和封皮可不是这样子的吧?” 听到已经有人转了口风,谢清却是不肯罢休,由于以前也进过一些《永乐大典》的印刷版来卖,所以谢清对其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。 古籍的书衣就是现代书籍的封面,因为像人穿的衣服一样包裹在书的外面,就有了“书衣”这个形象的称呼。 《永乐大典》的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,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,显得格外庄重,这种很像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叫做“包背装”,是元朝和明朝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方式。 从这一点上提出质疑,说明谢清对《永乐大典》还是非常了解的,后世抄写的《永乐大典》虽然也很难致,但余老手中的这一本,显然达不到记载中所提到的要求。 “我还要再看看……”余宣并没有反驳谢清的话,因为这也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一点。 余宣知道,《永乐大典》的书衣都是用多层宣纸硬裱出来的,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,格外庄重,这种很像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叫做“包背装”,是元朝和明朝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方式。 但是这一册《永乐大典》的书衣要显得更加的厚,而且书衣的泽也和记载中的《永乐大典》略有不同,这也是之前很多人扫了一眼就没有再继续关注的原因。 “明白了,我明白了……”拿着那本《永乐大典》看了好一会,余宣忽然眼睛一亮,忍不住大声喊了起来。 “余老,您明白什么了?” “莫非是找到破绽了?” “我看这本就是后世的手抄本,余老怕是看走眼了……” 听到余宣的喊声,场内各人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,不过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这会是永乐版的《永乐大典》,或许在他们内心深处,是不愿意被军捡到如此之大的一个漏吧。 “这本绝对是真迹,而且极有可能是永乐版的珍本……” 余宣的目光从众人身上扫了一下,开口说道:“我可以断定,这个封页书衣之所以不对,那是因为它是后世之人在原来书衣的基础上,又给裱糊了一层,也就是咱们经常说到的画中画……” 余宣所说的画中画,在古玩收藏中多有提及,以前的一些大收藏家在战的年代为了保存自己收藏的画作,往往会将一些名画重新裱糊,然后在表面再绘制出一幅画来,由此来掩饰真迹。 而余宣手中的这本《永乐大典》也是如此,改头换面的书页,让很多人一看之下,就没有了继续鉴定下去的心思,由此也将其完整的保留了下来。 “余老,能将裱糊的那一层去掉吗?”人群里有人喊道:“也让我们见识一下《永乐大典》的正本真迹吧!” 在场的这些人,大多都是金陵本土的古玩商和收藏家,由于《永乐大典》最早的编撰就是在金陵,所以他们对于这部历史上的巨著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情,那就是身为金陵人的骄傲。 “能肯定是能,不过现在手头没有工具,再说这也不是我的东西,你们要去问问小……” 余宣的眼睛看向军,开口说道:“如果小同意的话,那么我会想办法去掉这最外面的一层裱糊,让这本《永乐大典》重见天的……” 余宣说话的时候,也是有几分动,毕竟《永乐大典》的永乐年版本,可是从来都没有在世间出现过,如果能考证出这本《永乐大典》的确是那一版的话,在国内文物考古界,绝对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发现。 “小,你意思怎么样?”余宣见到军站在那里不说话,还以为他不乐意呢,要是军不同意,那余宣肯定是不能对这本《永乐大典》做些什么。 “哥,余老和你说话呢……”方逸用胳膊肘碰了下军。 “啊?余老,您说什么?”神游天外的军打了个灵,眼睛看向了余宣。 “我说你需不需要我把这本《永乐大典》的封面表层去掉?”余宣又重复了一遍自己刚才的话。 “这个……”军闻言有些犹豫,想了十几秒钟后才开口说道:“余老,那……那不会对原本有损伤吧?” 如果是之前认为的后世手抄本,那别说给它动手术了,就算是送给余宣,军也不会眨巴一下眼睛的,但现在余宣已经鉴定出它是明朝版本的《永乐大典》,而且极有可能是第一部的版本,军不能不多琢磨一下了。 第107章 借据 “不会,我会去找一位老友帮忙,他不但是国内有名的鉴定专家,而且对这些古籍善本的修复也是极为擅长的,有他出手,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这本《永乐大典》的原貌……” 余宣话中透出了强烈的自信,事实上他很担心军不愿意将这本《永乐大典》出来,而是自己拿着去修复,那样的话才真正有可能对其造成损坏的。 “余老,不知道您说的这位专家是谁啊?”事关自个儿的东西,军自然是要问清楚了。 “小,不是我不告诉你,是我还没有找那人,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出手呢,所以现在我没法说……” 余宣闻言犹豫了一下,虽然他很有把握说服那位老朋友,但是他做人一向严谨,在事情没谈好之前,还是不愿意将话说的太。 “小,你不用担心,修复工作就是在金陵,不会去别的地方的……” 见到军脸上出犹豫的神,余宣连忙给他吃了个定心丸,说道:“只要小你同意,等这本《永乐大典》修复完毕之后,我亲自给它出具鉴定证书,这样总行了吧?” 余宣虽然不排斥旁人掌眼鉴定古玩,但经他手开出的鉴定证书却是并不多见,可以说是少之又少,不管是什么古玩,有了余宣的鉴定证书,古玩本身的价值都会高出许多的。 “有了余老的鉴定证书,这不是真的也是真的了……” “没错,老运气真好,捡了这么大的个漏,余老居然还愿意给他出鉴定证书……” “要怪就怪自己没眼力介吧,东西放在那里谁都看见了,可是都没出手买啊……” “老谢不是出手了吗?怎么不坚持下去呢?话说论财力老可是拼不过你的……” 余宣的话让原本很安静的餐厅,又变得人声鼎沸了,在羡慕军的好运气之余,很多人都将话语带到了谢清身上,这让站在那里的谢清的一张脸是红了变白,白完之后却是一脸的铁青。 “余老,不知道这本《永乐大典》修复之后,我们还能不能看到?” 谢清脸变幻了好几次之后,忽然开口说道:“《永乐大典》的正本那可是咱们民族的瑰宝,也算是文物了吧?它对历史考古都有很重要的作用,我觉得应该归国家所有,老你不能太自私了,应该把它上给国家……” 谢清现在整个就是一搅屎,就算他得不到这本《永乐大典》,也想让军飞蛋打,他比谁都明白,要是让军一分钱不赚的将《永乐大典》出去,那可是比用刀子割他的还疼。 “妈的,老谢真不是东西啊,这心眼坏到家了……” “是啊,别人捡漏得来的东西,竟然让上国家?” “我们是商人,做的是生意,真金白银买来的物件,凭什么白白出去啊?” 让谢清没想到的是,他的这番话,却是引起了公愤,虽然没人站出来指责他,但底下小声的议论已然是传入到了他的耳朵里,这让谢清忽然明白过来了。 古玩和文物,在本质上是一样的,所以在古玩易中,有很多一部分物件的界定都很模糊,几乎在场的所有古玩商都倒卖过能归类到文物范畴内的古玩。 按照谢清的意思,花钱捡漏买到了文物,就要上给国家,恐怕在场没有一个人会如此做的,所以他的话也是让所有人都心生反,均是在心里大骂起了谢清。 “小谢,你的话我只能同意一半……” 听到谢清的话,余宣微微皱了下眉头,开口说道:“这本《永乐大典》的确是国家的瑰宝,对于科考部门也有极大的研究价值,但要说上国家,这个要完全凭物主自愿的……” 军愿意将这本《永乐大典》给自己修复,谢清对他自然是好大增,在谢清明显针对军的情况下,他并不介意帮军说几句话。 “余老,按照规定,这样的文物应该可是强行收回的吧?”谢清不依不饶的说道。 “这个可是回的东西,只要手续齐全,国家是不能收回的……”谢清不咸不淡的回了一句。 按照国家规定,出土文物是需要上国家的,但从内页的品相上来看,这本《永乐大典》肯定是传承下来的,和出土文物挨不上哪怕半点边。 另外一点就是,这本《永乐大典》是国外回的文物,在进行拍卖的时候,典藏公司就将所有回文物的进关单据都附在一起,给了拍卖所得人。 所以军的这件东西即使再珍贵,国家也不会强行收回的,否则以后就没有私人再愿意去国外回购当年失出去的珍贵文物了,因为这样做会凉了所有国人士的心的。 “妈的,算你小子走了狗屎运……”听到余宣的这番话,谢清再也说不出什么了,只能在心里恨恨的骂上了一句。 不过谢清不知道的是,今儿他的表现被那么多行内的人看在眼里,很快就传遍了金陵的整个古玩圈子,就连他的一些老顾客都有些不,这也让谢清失了不少的老客户。 “小,东西我先拿着了,我给你写个借据吧……”余宣解释完之后就没再搭理谢清,而是看向了军,拿了别人的东西,自然是要留下借据的。 “余老,不用借据,我还能信不过您的为人吗?”军大大咧咧的摆了摆手,既然决定将东西给余老修复了,就没必要那么小家子嘛。 “这可不行,咱们还是按规矩来吧……”余宣摇了摇头,找餐厅的服务员要来了纸笔,在上面写道:“今收到军《永乐大典》永乐年正本真迹一册,特立此据……” “啊?余老竟然敢这么写?看来这本《永乐大典》一定是真的了……” 看到借据上的字样,场内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,余宣写的可是正本真迹,也就是说,如果余宣将这本《永乐大典》遗失掉或者是他鉴定失误,那么余宣是要按照真迹的价格来做出赔偿的。 这张借据也让所有人都打消了心中的疑虑,要是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,余宣怎么可能会在借据上写出如此笃定的言词呢。 第108章 无价 “余老,这……不用这么写吧?” 军看到那张借据的时候也是被吓了一跳,其实就是到现在他心里还是有些晕乎乎的,并没有完全相信他拍到的那本《永乐大典》真是永乐年间的版本。 “小,这东西就是拿在我手里,那也是沉甸甸的啊……” 余宣摇了摇头,开玩笑似的说道:“无规矩不成方圆,东西是我拿走了,这字据是必须要立下来的,你收好,到时候没了字据,东西我可不还了啊……” 余宣虽然做了几十年的古玩鉴定,但像《永乐大典》这般类似孤品一样的古籍善本,还真是第一次得见,他不知道这册《永乐大典》是如何落到国外的,想必里面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。 所以在认出这册《永乐大典》为真迹之后,就算是余宣都心动了一下,想将其留在身边慢慢鉴赏研究,他还真有点怕自个儿经受不住惑呢。 “余老,看您说的,我哪里能不相信您呢……”zzwTwx.com |